【怀柔村史】古老传说——上王峪村
“鸡鸣三县”踞山巅,革命老区凭阻险;
重峦叠翠橡满坡,石门巍立势擎天。
上王峪村始建于清代初年。据村里老人传说,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迁往河北省孤山的移民,后逐渐迁移到上王峪村。由于这里有山有水,自然条件好,开始建村时,孤山有个村尹家府,经王姓介绍也来上王峪村落户,于是人越来越多。
王姓为大户,分为两街,街前为下王峪村,街后为上王峪村。上王峪村由几个自然村组成,有两大户,石门沟黄家,大沟迈家。修建沙峪口水库,下王峪村搬了出去,称新王峪村。上王峪村迁到海拔100米以上的现地址。辖区面积13. 22平方公里,107户,550口人。现如今上王峪行政村由上王峪和上铺两个自然村组成。村民多数为汉族,有满族12人。上王峪村南临顺义,西临昌平,距怀柔城区20公里,有“鸡鸣三县”之称。
上王峪村四周群山环抱,依山傍水,村庄就像坐在一把巨型的椅子之上。村前沙峪口水库就像一面美丽的镜子,映照出青山绿水,风光十分秀丽。沙峪口水库始建于1959年,1960年竣工。此水利工程由顺义县修建,造福怀柔、顺义、昌平三县人民。蓄水之后灌溉了大面积农田。水库坐落在新王峪村,水源在上王峪村,流域面积8平方公里,在上王峪村山沟内长约5公里。水库水源是白浪河上游,水库修建前,汛期山洪对顺义区北石槽镇十几个村庄和农田构成威胁。为了扼制水患,在上王峪、下王峪两村村南建了水库大坝。
1972年上王峪村出现历史上的特大暴雨,在四石峪小鸡冠山出现山体滑坡,造成泥石流,冲毁上铺自然村生产队猪圈一排,生猪数十头,村民张文玉的两间房被冲走,住在河边的张万祥家被洪水冲垮了房基,张万清、黄自齐两家被洪水夹流其中,但未造成人员伤亡。水库在40分钟内,水深暴涨6米,一夜之间溢洪道出水,河道两岸的经济林被毁数十株,洪水过后留下乱石滩。
红色根据地,村民与八路一条心
上王峪是由几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,其中迈家居住在大涧,张家居住在上铺。此外还有左家、石门沟黄家、新坡大石峪赵家、塔院等,刘胡同是唯一通往山外方向的路。
有利的地形、优越的自然环境、牢固的群众基础,使我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成为根据地,群众作出了卓越的贡献,全体村民用生命和鲜血掩护伤员,储存公粮。
全村120户,有110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,参加了解放战争。抗日战争时期,日军及其帮凶满洲军相互勾结,残酷地镇压抗日群众,多次搞“强化治安”。日伪为了对付共产党八路军,镇压抗日群众,到处设防,在我村的周边地区,建有很多炮楼。距我村十几里地的平义分村就有一个大据点,驻有日军一个小队;顺义板桥局子伪警备队一个分队;平义分两街有伪昌平县第四分驻所,驻有昌平县警备队一个中队。
沙峪口村西山神庙处建一座炮楼,驻警备队一个班,在岗楼上日夜监视王峪村进出的人们。卢沟桥事变后,有一天村里来了两个陌生人,说是在村里做生意。进村后他们和群众聊天,向村民讲,现在有打日本鬼子的军队“八路军”。后来他们秘密居住在马长亮家,他们一个名叫甄山水,一个叫徐达天,是八路军秘密侦察员,来村里开辟工作。之后又陆续来了李建国、张天成等八路军工作人员。甄山水使一把手枪,他和徐达天各有一颗手榴弹。后来在去昌平开辟工作时,被敌人包围,壮烈牺牲。
1942年上王峪村建了党组织,尹福琨,吕世臣,赵成等人先后加入组织,尹福琨任党支部书记,王丙先任游击队队长。在党支部的领导下,大家团结在一起,积极参加抗日活动,从此我村成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。
文古老传说 遍山奇景多
神奇橡树林构成一绝景
在上王峪村黄宝峪有约两干亩的橡树林。据传,大约在宋辽时期,山上有一座庙,庙里住着一方丈和一个小和尚,还养了一头牛和一条大黄狗。小和尚每天都能割来一捆鲜嫩的青草喂牛,冬天也能割到草。日子久了,老方丈觉得很奇怪,就悄悄地跟在小和尚身后,一看究竟。小和尚来到不远的一个小山沟,这里长着一片青草,老方丈就在此处挖,结果挖出一个破旧的盆,其他一无所获。方丈把它带回庙后就放在山门处喂狗,结果放的狗粮吃不完。
方丈说小和尚怎么不少放点,这样浪费,小和尚说,自从您把这个盆子挖来,青草不见了,狗粮吃不完了。老方丈恍然大悟,立刻把盆子收好。这件事后来被皇上知道了,差人前来查抄,老方丈无计可施,趁月黑之夜偷偷埋在庙后的一株橡树底下。第二天早晨起来往山上一看,漫山遍野全是橡树,现在这片橡树林成为上王峪百姓的宝贵财富。
橡树林北面是1958年栽植的一片松树林,笔直的松树现在直径约有60厘米粗细,与橡树林连接成大片,非常壮观。林间百鸟鸣叫,九龙山、桃花沟、老君洞,山涧溪水常流,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。西边有柳泉沟,过去曾经有两个人(尹五和迈二)在此开荒种地,俩人穿一条裤子,谁下出谁穿,现在还有房子遗址、红果林和其他果树。
故事留痕迹,自然生奇观
传说宋代杨六郎和辽军交战,曹在上王峪村留下遗迹。平义分西北有杨六郎插军旗的一个小山头,称六郎旗顶。进入新王峪村南有一处称流血胡同。传说杨六郎与辽军血战,流血成河,故称流血胡同。
宋军退却休整,进入上王峪山上,这山叫花儿岭。岭上有一块巨石,长约5米,上面有直径20厘米左右、深约5厘米的大马蹄印四个,非常逼真。这块巨石的马蹄印,中间有一个小圆坑,俗称马尿石。此石奇特之处在于圆坑处呈黄白色,特像马尿痕记,其他部位为黑色。从此处前行约50米,是南天门。这里地势险要,只能一人通过,有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之险要,左面是悬崖深不见底,右面是石压顶,无法通行。位于花儿岭东面的山梁上有一块单个的巨石,传说是穆桂英歇息的地方,曾在巨石上晒马鞍,俗称马鞍石。
穆桂英一路北上,来到将寇岭,此山横卧在我村北,横岭的中间有一个缺口,传说是当年杨六郎一箭射穿的,这只箭落到现上铺村南一块平地上,俗称堡定山,于1972年平整土地时被移走。穆桂英一路北上前去大小杨山解救杨六郎、七郎兄弟。
奇特大共嵲,村民当时钟
大共嵲位于上王峪村东的高山上,它坐东朝西,是由两块高30、宽25米的巨石构成的悬崖绝壁。巨石的正面与地面形成90度角,在两块巨石的中间,由上而下有一条垂直的缝隙,看上去犹如两扇大石门巍然矗立,显得气势磅礴,威武壮观。由于它面积大,所以前来观看的人们在半里之外举目可望。
大共嵲不但外观奇特,而且还能够向人们显示时间,村里人都把它当作钟表,并称它为“天然的大石钟”。每当盛夏的季节,在田间劳动的人们总习惯于抬头看看“大石钟”,如果太阳光斜射到大共燥北面那半石上,就说明已到11点半,如果太阳光普照大共蜾整个石面,就证明是中午12点钟。这是当地人通过长期实践验证出来的。
每当提起大共噪,人们不禁想起一个离奇的传说。在很早很早以前,有一位家境穷困的樵夫到大共嵲附近的山上砍柴。忽然,他发现大共嵲的两扇大石门敞开着,里面有一个金人,赶着一匹金马拉着金碾子正在碾金豆呢。他看了欣喜若狂,壮着胆子走进去,抓一把金豆子就往外跑,当他刚跑出门外,两扇大石门就当啷一声关上了。樵夫吓出了一身冷汗,豆子边走边往地下掉,等到家张开手一看,只剩下一颗金豆子,从此他发了财。
自从这两扇石门关闭后,再也没有亘新开过。据说,与之相对的地方,在村子的西面有一条山沟,叫石门沟,沟里有半块砘子,是打开石门的钥匙。从古到今,还没有人能找到那半块砘子。